偶然在书店翻到吉井忍的《东京八平米》,上一次读到她的书还是十年前,刚毕业开始上班,每天都要操心中午吃啥,《四季便当》是一本很能让人燃起做饭热情的书,文字和图片尽是朴素温暖的便当菜。可惜自己的热情没持续多久,失败的生活实验让人着实佩服日复一日为丈夫准备工作日便当的作者。
《东京八平米》里讲述自己的搬家史时,吉井忍以一句“后来丈夫说找到了‘真爱’,我带着两大包行李搬到朋友家,在日坛公园附近的高级公寓住了半年”讲述回到东京之前的境遇。这句话背后的承载重量,我相信任何一个在情感里感受过背叛伤害的人都能共情。这是原有生活秩序崩塌后的重建记录,不仅仅是生活秩序,还有心理安全感与面对复杂人性和周遭变化的耐适能力。
这是一本生活随笔,讲述作者在东京市中心一个八平米单间生活的故事,房间没有冰箱洗衣机和洗澡间,日常生活需求只能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延伸:洗衣店,钱汤,咖啡馆和小餐厅,也在这些地方遇见了有着各自故事的普通人。这本书是一本国际都市生存指南,也如深夜食堂般讲述着每一个普通东京人背后的孤独与努力。书的文字极其克制,不是小确幸更不是治愈系,读来只感觉到作者哀伤怅惘的底色,但又自得其乐坦然面对的勇气,这应该是大多数成年人的常态吧。
身居东京市中心一方狭小空间的生活方式,让我想起了前几年一本书:《东京风格》,这本93年在日本出版的书拍摄了90年代东京年轻人的生活:“不要努力工作,不要买房子,租一间陋室,享受人生吧。房子虽然越大越好,但为了昂贵的租金和银行贷款而拼命工作,倒不如被自己喜欢的东西包围,过着悠闲的生活……在这个或许堪称全世界生活节奏最快的东京的中心,有许多人会租下一个小房间,做一份刚好维生的工作,剩下的时间看看书、画几幅画、听听音乐,平静度过每一天。这是一个让人愉快的惊喜,唯有跟这些人邂逅时,才会感觉东京这个地方尚有一丝美好。”或许在国内经济越来越不景气的未来,这种狭小空间的“躺平”惬意生活术,会被更多年轻人追求。
“滚石不生苔藓,像我这样经常换地方生活的人肯定不聚财,但我亲身体验过、观察过的各种不同人生和思维方式,对我来说却是宝贵的财产。”
”八平米的生活等于是日常与非日常相伴,不过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吧,幸福和悲伤、福与祸,它们相互依存,也可以相互转化……我们眼前的平常是很脆弱的,总有一天我也得离开八平米,那我就先尽量享受目前东京这个城市所提供的便利性。相信在这种生活中累积的思考方式,将是到人生下一个阶段时的基石。”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八平米’,以及对其的定义,它不指实际面积,而是指心中的某一块地方。也许八平米在别人眼里是畸形状态,但它能够让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它也许是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在那里你不用伪装,可以好好地面对自我,尽可能地去享受当下。”


